弘扬劳模精神•传承匠心力量‖我们身边的劳模——刘畅
发布时间 : 2018-05-03
点击数:次
来源:市总工会
发掘在岗位 发现新自我
——记市劳动模范、国网益阳供电公司客服中心采集运维班班长刘畅
人物档案:刘畅,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国网益阳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采集运维班班长、兼团总支书记。获2017年度国网公司第三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优秀小革新奖、2017年度省公司第三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金奖;连续5年获评省公司、益阳公司“营销服务先进个人”。

暮春时节,银城早已浓绿满枝,红紫斗艳,刘畅却无暇顾及花花草草,驾车直赴城区西流湾张奶奶家。她家灯不亮了。时间是5月1日7时。一刻钟后灯亮啦。
刘畅是国网益阳供电公司客服中心采集运维班班长,为客户装灯头装开关是常事,十年就是这么过来的。他说,现在回首一看,在不同岗位能发现不同的自我。
岗位,有点想法彩叠加
“五一”假期,春雨绵绵,刘畅要值班。越是节假日、特护期,他肯定在岗。
“有了工作,才可以规划人生,利用它实现人生价值。”30岁的刘畅是年轻人的“另类”。他说,为钱而工作的人,也可以干得好,能达到一流的就是“稀罕物”。工资,是对工作的部分补偿。
有想法的人,工作起来就是不一样。刘畅刚进公司,每晚19时背着喇叭到社区,宣传用电常识、张贴电费清单、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别人很少这么做,他做得多且扎实,用户有了“电是商品”的意识,
有张清白的电费单,愿意交费了。两年下来,他黑了瘦了结实了,脑壳里面的东西多了,辖区交通地图、用户分布图、要帮忙的特殊用户等全装进去了,也换来了50多面感谢锦旗。
技术好、有想法,公司当然压重担。他随后调高压装表接电。低压装接、高压装接,一字之差,技术含量倍增。“不扒一层皮,永远只是一只蛹,化不了蝶的。”他说。于是,自学、拜师学、去省公司培训,两个春秋一过,他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作为负责人参与童子山、洢水、烟溪等变电站的改扩建工程计量专业设计和施工。
同时,他借牵头创建“青年文明号”的契机,在辖区提出了“四项服务承诺”,发放“便民服务卡”,5年,收到并处理用户在工作八小时外服务诉求276起,为夜间生产的大用户在8小时外电费缴纳的断档期临时恢复电源70余次。
“工作,能收获优质资源。培训提高技艺、肯干同事信任、有想法公司培养、服务周到客户认可等等,亦是工作的回报;关键是,在不同的岗位上可以找到自己不同的价值。
工作,有点创意姿更娇
戴上眼镜,刘畅更像一个学者。
他脸上透着自信的老成,言谈中,每个细胞充满创新的激情。他认为在新时代,立足岗位创新是大势所趋。
时光回溯到两年前,客户中心领导想做梦都在想件事:提高城网户表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道理简单,有个片区排名倒数第一,不仅在益阳,全省各市州也是。
客户中心成立“采集运维班”,让刘畅当班长,寄予了厚望。先“摸着石头过河”。刘畅白天跑街穿巷了解情况、查找问题,晚上整理记录所见所闻,半年后拿出班组办公管理、现场内勤工作制度规范、消缺标准化流程等8套班组规章制度。这绝不是搭积木式地盲目拼装,而是一个小小的管理创新,保证新建班有套成熟的制度,不交学费。果然,半年后,排名提升到第一位,记录一直保留到现在。
队员说,改变这一切的,就是班长。刘畅说,团队的努力结了果。
技术创新就更多了。2014年,刘畅组建“计量室创新工作小组”,3年后更名“昌杰创新工作室”。于是,晚上、轮休,工作室闪烁着点点微光,看看它有多亮。期间,刘畅作为主创成员完成了10余项QC创新成果,多次获得省、市公司创新创意类奖项。去年,他参与的“安全卫士”预警系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项。“那让我激动了几天,发现了自己另一种价值。”回忆当年成功时刻,刘畅依旧心潮澎湃。
立身为旗,行胜于言。十年来,刘畅坚守客户服务第一线,从员工到班长到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