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会要闻

医生有温度 医术才温暖 ——走近2015年省劳动模范、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兼心脏介入中心主任吴先明

发布时间 : 2017-05-27

点击数:

来源:益阳市总工会





换上衣服、带上器械,化半小时到病房看看记录、逐一问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然后准备做手术。时间是
525830分。

2003年,医院正式开始心脏介入治疗后,吴先明一直这样有“规律”地工作着,一晃就是14年。

吴先明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兼心脏介入中心主任。他的身上,市民能感受到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

 

创新,医乃仁术不断升温

时间回溯至1982年高考志愿填写季。

当时,吴先明面临多种选择,但现实太骨感:小时候,家庭9口人有4个得病,经济拮据又看不起,只好硬扛着。他填了“衡阳医学院”,理由是,既能帮家人,又能帮别人。5年后,他走进市中心医院。

救死扶伤,是医者仁心。“看到病人痛苦的样子,医院当时没技术治疗,滋味不好受。”吴先明说。于是,他寻求新突破,首选心血管临床治疗。

1993年,他开展无创心功能检测,首次将除颤仪运用于临床,严重心律失常者有重要的急救手段。之后,又参与静脉溶栓药物对心肌梗塞的治疗研究,在心脏介入术使用前,药物抢救性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成功率由65%提升到85%

心脏介入是治疗心血管疾病新技术,最初,介入手术医生在X光射线下一站就是几小时甚至十小时,还得穿三四十公斤重的铅衣,令人望而生畏。

天职让吴先明成为益阳第一批学此技术的学员,就在湘雅医院学习时,还独立完成益阳第一例临时起搏器植入手术。2004年担任科主任后,他全力推动这一项目。

冠脉造影、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均是他主持的系列项目,每年手术2500台次,成功率99%;仅急诊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一项,打通了急性心肌梗塞急诊介入绿色通道,抢救成功率由过去的85%再升到96%。更重要的是,技术拓宽了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渠道,填补了心脏有创检查治疗的空白。

数字后面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国内领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抢救因急性心肌梗塞和重症心肌炎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及重症心衰病人60多个,均获成功。

不是出于对事业的热爱,没有人喜欢与生、老、病、死这样的终极命题打交道。凭着热爱、凭着创新,吴先明一次次征服病魔,先后在国家级医学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律失常的影响》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育人,医者仁心不停传承

417830分至23时,吴先明和4名主任医师,作了23台心脏介入手术。他只作了5台。有5人轮流做手术,他轻松多了,人才培养计划奏效了。

兴科之道,唯在用人。作为学科带头人,吴先明在带班查房、站台手术,把关疑难病例等方面作出了表率;还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巩固学科发展的根基。这类的故事,在市中心医院不断上演着。

重视团队的作用,建立了5名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为骨干的院心血管专家队伍;

重视高学历人才引进,科里拥有专业博士1人,硕士学位13人。

重视外派学习,建议医院选送了12名医师到国内外医院进修学习,其中2人分别到以色列和美国学习;

重视医护人员岗位成才,建立科室周四晚间业务集中学习制度,组织雷打不动的死亡病例讨论……

十多年下来,原有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原”上形成更多的“高峰”。

人才培养带动学科的发展。心内科原来只有一个病区40来个床位,现在已扩至两个病区、一个心脏介入中心和一个心血管科重症监护病房,同时管理心电工作站和心电图室,床位数增加到110多个。科医疗收入连续520%的速度增长,已由5年前1000万左右发展到2016年的近8000万元。

从来没有什么岁月是静好的,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健康路上,像吴先明一样的医者就是那个替你挡住黑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