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橡机:以劳模品牌促企业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 : 2011-12-06
点击数:次
来源:市总工会
在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阳橡机”),这个只有1200名职工的企业里,先后涌现出了2名全国劳动模范、2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2名湖南省劳动模范。而这些劳模们,目前正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企业发展、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今年8月,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筹备,益阳橡机首个劳模工作室——“劳模群英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工作室的建立,不仅为职工进行技术创新搭建了平台,更让劳模的品牌效应得到了有效释放。在劳模精神的指引下,益阳橡机越来越多的职工树立起了品牌意识、创新意识。
金工车间“走出”3位劳模,被誉为“劳模专业户”
去年4月,益阳橡机金工车间维修电工杨辉从北京捧回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8个月后,金工车间铣工夏芬华从长沙也捧回了“湖南省劳动模范”的称号。今年4月,又是在金工车间,镗工焦建星被评为“益阳市劳动模范”。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益阳橡机金工车间“走出”了全国、省、市3位劳模,这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也正因为如此,金工车间迅速成为了众人追捧的“明星”,同时也被大家誉为橡机“劳模专业户”。
上世纪70年代建成投产的益阳橡机,曾经一度濒临破产。1995至2003年,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加之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和技术人才短缺,产品加工出来销售不出去,职工工资也难以照常发放。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益阳橡机靠发扬劳模精神,凝聚职工力量,用“铁人”一样的意志大胆进行技术革新。终于,公司逐步走出困境,也涌现出了大批模范人物。进入新时期,益阳橡机更加注重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劳模的培养和选拔。“劳模精神是创新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益阳橡机工会办公室主任陈立清说。
每年5月,益阳橡机都会组织开展“劳模宣传月”活动,并召开劳模座谈会、劳模观摩会,听取劳模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意见。而在金工车间,劳模们和同事开展的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更是大大激发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新热情。
“劳模带高徒”,培养青年才俊
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头作用,帮助年轻职工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新知识,益阳橡机在车间广泛开展名师、劳模带高徒活动。同时,结合班组建设中“创建学习型红旗班组”等活动,形成了互帮互助、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作为公司维修电工岗位上的领跑者,全国劳模杨辉担负着为企业培养更多技术后备人才,打造一支年轻化职工队伍的重任。
22岁的邓乐从技校毕业后,来到益阳橡机当了一名维修电工。刚去时,邓乐没有工作经验,没有过硬的技术,只能从学徒做起。师傅杨辉手把手地教,让邓乐在较短时间内熟练地掌握了车床电路、机床自动化维修的基本原理。去年5月,杨辉与徒弟邓乐还签订了益阳市首份“名师带高徒”协议。
在今年9月举行的益阳市第五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杨辉亲自领着爱徒邓乐参加比赛。在师傅的精心培养下,参加工作才一年多的邓乐,首次参加技能比武就夺得电工中级组第二名。
这些年来,杨辉先后带出了近百名徒弟,他们大部分都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在益阳橡机,像杨辉这样参与名师、劳模带高徒活动的还不只是他一人。劳模焦建星、技能大师莫锦文等先后培养出了几百名青年才俊。
劳模工作室成企业发展“助推器”
不久前,益阳橡机自主创新开发出了国内最长的1.8×16.6米超大规格钢丝绳芯输送带平板硫化机机组,标志着该公司在超大规格平板硫化机研发制造上有了新的突破。而这些创新成果的取得,与公司充分发挥劳模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
今年8月,益阳橡机成立了由所有劳模共同参与的 “劳模群英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有固定的活动场所,配备了专业资料和实验仪器,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技术研发安排等。一个集学习、培训、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创新工作室呈现在职工面前。
劳模创新工作室亮出的是劳模的名号,带动的是大批热爱技术、敢于创新的职工。
从车间一线工人成长起来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彭志深,现在已是益阳橡机副总工程师,主要负责公司主打产品密炼机的技术研发工作。劳模工作室成立后,彭志深积极参与其中。她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用作工作室。她说,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作为一名劳模,要大胆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积极参与新技术的研发。
目前,益阳橡机已获得授权专利103项,其中发明专利11个,主持、参与起草制定的国家、行业标准32项。新开发的串联式密炼机,使轮胎生产工艺由原来多段混炼提升为一次混炼,为轮胎行业节约建设投资近30%,功率消耗减少约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