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会要闻

彭志深:和密炼机“较劲”

发布时间 : 2011-07-12

点击数:

来源:市总工会

 

    密炼机是橡胶企业的主要炼胶设备。就在这个生硬的机器上,彭志深耗费了20多年宝贵的青春。作为益阳橡机主导密炼机产品研发的技术带头人,彭志深一次次攻克技术难题,成为密炼机研发领域的“女模范”。

  1989年,彭志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益阳橡机从事产品研发工作。“新进厂的大学生需要到一线生产车间工作,一年的铣工工作,为我的技术研发带来了许多灵感。”彭志深说。

  1995年到1997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益阳橡机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当时,许多技术人才外流,与彭志深一同来的100多名大学生相继离去。彭志深却丝毫没有动摇。她说:“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

  益阳橡机要“生存”和发展,只能在国产密炼机上做文章。这副“重担”便落到了彭志深和她的研发团队身上。

  转子是密炼机的核心部分,其结构及内在性能直接影响着密炼机的炼胶性能、质量及效率。彭志深首先从转子入手,创新设计出ZZ-2转子、穿轴式转子和单向大螺旋冷却水道转子,以适用混炼各种质量要求的特种胶料和塑料,从整体上提升了益阳橡机密炼机的技术含量。

  随着密炼机工艺过程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密炼机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轮胎行业对自动化生产的要求也日益强烈,2002年年初,彭志深创新设计出GK密炼机液压上顶栓新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一新成果的研制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彭志深对GK密炼机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研究的信心和斗志。根据国内小型橡胶制品企业的市场需求,她与项目组成员一起,只用半年多时间,又开发设计出GK45E新型密炼机,这是国内第一台既可炼橡胶,又可炼塑胶的啮合型密炼机。在此基础上,彭志深针对个别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实验与教学的需要,开发出GK1.5N液压和气动式上顶栓两种机型的实验型密炼机,填补了国内最小规格密炼机的空白。

  为了使啮合型密炼机能满足大型轮胎厂子午胎的炼胶工艺要求,提高炼胶效率、节约空间和能源,彭志深又带头主持研制大容量GE580密炼机。该产品于2007年底研制成功,被鉴定专家称为橡胶混炼中的“航空母舰”。

  随着绿色轮胎工业的发展及白炭黑的广泛使用,市场对密炼机炼胶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2001年,公司将已列入国家“十五”规划重大科研项目的GK250E密炼机开发项目交给了彭志深领军的项目组。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彭志深没有退缩,变压力为动力。她大胆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带动全体项目组的成员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为了选择最佳数据配置的组合,突显这种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她经常在办公室挑灯夜战,往往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数字,总要反复推敲,精心计算,翻阅一本一本的技术资料,科学考证,直到准确无误。当成套的设计图纸通过公司新产品审定组核准投入生产后,在整个加工、组装过程中,她深入生产现场跟踪,对关键的零部件更是紧紧盯住,丝毫不放松质量要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台新型密炼机不但按时下线,而且顺利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鉴定,填补了国内大规格E型密炼机的空白,顺利出口意大利,敲开了国产GK型密炼机在欧盟市场的销售大门。她又随同安装调试人员一起飞往意大利指导现场安装调试,一次性负荷试车成功,提前交付验收,赢得了外商的高度评价。

  作为GK密炼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几年来,彭志深已先后完成了十多种不同规格的GKN型和E型密炼机的开发设计,为公司产品创新提供了强劲的技术储备。彭志深既是公司核心产品开发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同时还是参与技术谈判的主要成员,由于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对外业务的不断增多,更加激发了她工作的热情,她说:“现在的科技发展太快,就是跑步也很难跟上形势的发展,只有与时俱进,刻苦钻研,才能适应时代。”

  彭志深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工作上。“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的岗位上,要有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敢于创新,善于探索,才能实现‘中国创造’的梦想。”彭志深动情地说。(王桂平、陈建绥)